#玩泥巴業餘選手 :3


導師吳光榮是個很正統師匠style的外硬內軟"中坑"。

高個子,頭髮和鬍子灰白參半像是活了陶泥似的。

總是穿著蹭了泥灰的黑西褲黑皮鞋,上身定式背心搭短襯衫。

我總覺得他很像某個日本男演員,就是想不起來是誰。

也有可能是國內演員(有人有興趣的話百度圖片一下他就有照片了,

歡迎告訴我他像誰orz)


因為是選修課,第一堂課教完基本的泥片成型法,

做了幾種樣式的容器之後就隨我們自己玩。

感覺第一堂課對我們不積極的態度有點不滿。

隨著大家都安心做起東西來的時候,他便時不時進教室晃悠,拿pad拍幾張。

少說話,但一開口就會是陶藝歷史之類的主題或是技法相關。

覺得很契合“老父親”一詞的大眾印象,就是那種專注自己職業、

不大會逗孩子卻很溫柔的形象。不慍不火,像手裡的泥巴一樣結實,一樣踏實。


做陶其實和以前畫素描的時候感覺很相似,

進度深入了之後自己在發呆還是思考都分不清了。

呆在熱成型大樓安靜捏泥巴的一周半,很安心很踏實。


自己是那種一般會自覺避開所有打招呼契機的角色,

好幾次上課前碰到先生都裝沒看到匆匆走開,上課有時老師走到旁邊停頓下來,

我也不好意思和老師說話。

(性格這麼差真是對不起orz 所以其實大學下來其實都在自學....?)

有同學過來問“誒你捏這麼多都是杯子呀(潛台詞:不無聊嗎)”

我笑了笑沒回話,心裡想“先捏好你自己的再說吧”


這些不斷重練的含砂粗泥,放著即使做了保鮮膜處理,大約一周左右就會乾掉。

鍛煉身體,節食,要做的事情,想做的事情,下決心要做的事情...,

或許不像這些粗泥那麼快乾掉,但放著放著它們可能就會成為乾掉的歷史。

還年輕,仍在摸索著許多可能性,不希望這麼早就形成某種對外形象,

讓別人給自己貼標籤。但也可能也因為這樣的想法,

所以手裡捏的才會一直都只是泥巴,僅僅是泥巴...?

但是會這樣想,也說明了自己還是太浮躁了吧。


有拉胚的可以做,先生卻說他本行不是這個,不大會。找了研究生來教。

有的人很快就熟手一周拉了十來個,這個可以說很看天分(手腦協調?),

雖然真的做得出來的話會很好看,很漂亮。

但自己覺得,對入門新手來說出產形狀基本都是相似的,剛接觸陶藝,

泥片成型的話,有步驟性可以慢慢修,適合慢性子的自己。(手笨的藉口)

而且每個人拍土的習慣或者節奏都不一樣,摸出來的東西和質感都不同。

做出來的就是“你的”。在這個空隙里,暫時淡化了“標準”的存在。

能夠讓自己舒服自在的這種“空隙”越來越少了啊(歎氣)


一塊泥切個身切個底,慢慢做趁泥沒乾還可以改變形狀。

外形其實都是做著做著就做出來的,沒有預先的構想。

大致上心里就是想著“典型日式茶具”的模糊概念在捏。

老師說課程時間不夠,所以不上釉,就這樣素燒。

這種情況下拋光是很有意思的事,明明只是一塊泥,

卻能在施力下,變化出上下兩截截然不同的質感,

這樣的機械性動作讓自己的內心變得非常飽滿。

有點像擦玻璃或者拖地時的那種“再亮一點吧!”的心情。

不僅是泥巴,人也是要稍稍施加壓力才能夠變得“閃亮閃亮”起來呀。


ps: 所以其實因為師奶心發作,覺得既然來了還是做點自己能用親友也能用的吧。

於是就做了杯具套裝(。)明天結課才燒,祈望千萬不要炸裂啦XD

授权

标签

评论(3)

热度(24)

All works by Moeder Lin (林 明楽)
Contact: moederlin@hotmail.com
------------------
A halfway Illustrator.
人際苦手者 / 自說自話。

多多指教 :)